藻华发生时,水体颜色会发生显著且异常的变化,这是最直观、最快速的识别特征之一。颜色变化主要取决于引发藻华的藻类优势种所含的色素。
以下是不同类型藻华可能引起的水体颜色变化及其视觉特征:
蓝绿色/翠绿色 (最常见):
- 原因: 主要由蓝藻(蓝绿藻)引起。蓝藻含有叶绿素a(绿色)和藻蓝蛋白(蓝色),使水体呈现蓝绿色调。当蓝藻大量聚集时,颜色会非常鲜艳,甚至像油漆或染料泼洒在水中。
- 视觉特征:
- 大面积、均匀的蓝绿色或翠绿色区域,颜色通常非常鲜艳、不自然。
- 可能覆盖整个水面,或集中在岸边、下风向区域。
- 水面常伴有浮渣、泡沫或油漆状浮层,有时像一层厚厚的绿漆覆盖在水面。
- 水体可能显得粘稠、浑浊。
绿色:
- 原因: 主要由绿藻引起。绿藻含有丰富的叶绿素a和b,呈现典型的绿色。
- 视觉特征:
- 水体整体或局部呈现鲜绿色、草绿色或深绿色。
- 颜色可能不如蓝藻水华那样鲜艳刺眼,但也明显异常。
- 水体可能变得非常浑浊,透明度极低。
- 有时可见悬浮的绿色颗粒或丝状藻团块。
红褐色/茶褐色/铁锈色:
- 原因: 主要由甲藻引起(如夜光藻、裸甲藻等)。甲藻含有叶绿素a、c和特殊的类胡萝卜素(如多甲藻素),呈现红褐色、茶褐色或铁锈色。
- 视觉特征:
- 水面呈现红褐色、棕红色、铁锈色或类似酱油、红茶的浑浊颜色。
- 有时在夜间或搅动水体时,某些甲藻(如夜光藻)会发出生物荧光(蓝光)。
- 可能伴有泡沫。
黄褐色/金棕色:
- 原因: 主要由硅藻引起。硅藻含有叶绿素a、c和岩藻黄素(一种褐色的类胡萝卜素),整体呈现黄褐色或金棕色。
- 视觉特征:
- 水体呈现浑浊的黄褐色、金棕色或土黄色。
- 颜色相对较“暗”,不像蓝藻或绿藻水华那么鲜艳。
- 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
其他颜色:
- 某些特殊藻类也可能导致其他颜色,但相对少见,如:
- 紫色/紫红色: 某些蓝藻或红藻。
- 黄色: 某些金藻。
通过视觉特征快速识别藻华现象的关键点:
颜色异常: 这是最核心的特征。观察水体颜色是否
明显偏离正常状态(正常的湖泊、河流、池塘通常呈淡蓝、淡绿或透明无色,受底部和周围环境影响)。出现
大面积、均匀、鲜艳或不自然的颜色(尤其是蓝绿、翠绿、红褐、铁锈色、黄褐)是强烈信号。
表面形态异常:- 浮渣、浮层: 水面是否有油漆状、油膜状、泡沫状的浮层聚集?尤其是在下风处或岸边。
- 颗粒物/浑浊度: 水体是否异常浑浊,透明度极低(看不清水下物体)?这种浑浊往往是由密集的藻细胞造成。
- 丝状物/团块: 是否能看到悬浮的绿色丝状物、絮状物或团块(多见于绿藻或蓝藻丝状种类)?
分布特征:- 大面积覆盖: 颜色变化是否覆盖了大片水域?
- 不均匀聚集: 颜色是否在特定区域(如下风处、水流缓慢处、岸边)特别浓重?
伴随现象 (可能发生):- 异味: 某些藻华(特别是蓝藻)会产生土腥味、霉味或鱼腥味。
- 死鱼: 严重的藻华可能导致鱼类死亡(缺氧或毒素)。
- 泡沫: 藻类代谢产物或死亡分解时可能产生大量泡沫。
总结快速识别流程:
远观颜色: 水体整体颜色是否异常鲜艳或不自然(蓝绿、翠绿、红褐、铁锈、黄褐等)?
近看表面: 水面是否有油漆状浮层、泡沫、浮渣?水体是否异常浑浊?
观察分布: 异常颜色是否大面积或集中分布?
留意异味/死鱼: 是否有难闻气味或死鱼漂浮?
重要提示:
- 仅凭视觉无法确定藻种和毒性: 颜色只能给出初步判断,无法准确识别具体是哪种藻类,更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些蓝藻水华(如微囊藻)毒性很强,而有些则毒性较弱或无毒性。
- 颜色可能混合: 有时水体中可能存在多种藻类,颜色特征可能不典型。
- 与其他污染区分: 工业染料、泥沙、腐殖质等也可能导致水体变色,但通常没有藻华特有的表面浮层、粘稠感和生物活性特征(如泡沫、异味与藻类活动相关)。
- 安全第一: 如果怀疑是藻华,避免直接接触水体(尤其是蓝藻水华),不要在其中游泳、戏水,不要让宠物饮用或接触。接触后应及时清洗。不要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水。
结论:
水体颜色发生显著、大面积、不自然的改变(特别是蓝绿/翠绿、红褐/铁锈色、黄褐色),并伴有水面浮渣、泡沫、浑浊度增加等特征,是快速识别藻华现象最直观的视觉依据。一旦观察到这些迹象,应提高警惕,避免接触,并向当地环保或水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