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出现“雷打雪”(雷暴雪)现象,其带来的影响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因为季节性的背景天气条件、地表状态、人类活动以及生态系统所处的阶段都不同。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的差异和值得留意的点:
一、 主要影响差异
冬季(最常见):
- 背景: 气温极低,地表通常有积雪或结冰。
- 主要影响:
- 极端天气叠加: 暴雪 + 雷电 + 强风(有时甚至伴随冰粒或冻雨),危险性极高。
- 交通瘫痪: 大雪迅速覆盖道路,能见度骤降,结冰严重,加上雷电干扰,陆空交通极易陷入瘫痪。
- 基础设施压力: 湿重积雪易压垮电线、树枝、简易建筑(大棚、广告牌等),导致大面积停电、通信中断。同时,雷电可能直接损坏电力、通信设备。
- 供暖与安全: 停电导致供暖中断,严寒威胁生命(尤其老幼病弱)。使用发电机、炭火等临时取暖方式增加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风险。
- 健康风险: 严寒、湿冷、大风增加冻伤、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卒中)风险。外出扫雪、抢险风险极大。
- 农业影响: 对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可能形成保温层,但极端低温也可能造成冻害。对设施农业(大棚)破坏力巨大。
深秋/初冬(秋冬转换期)或早春(冬春转换期):
- 背景: 气温可能在冰点上下剧烈波动,地表可能刚开始有积雪或正在融化。
- 主要影响:
- 冻雨/冰粒风险: 大气层结更复杂,雷暴雪中夹带冻雨或冰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会导致极其危险的“黑冰”,路面结冰比纯雪更隐蔽、更光滑,交通事故风险陡增。冰层覆盖在电线、树木上重量更大,破坏力更强。
- 树木损毁: 此时树木可能还有较多树叶(秋末)或新芽(早春),湿雪/冰附着在树叶/嫩枝上,重量剧增,极易导致树枝折断甚至整树倾倒,砸车、砸房、压断电线。
- 农业影响(关键期):
- 秋末: 可能影响晚收作物(如部分蔬菜、水果)的收获和储存。对刚播种的冬作物可能造成机械损伤(雪压)或冻害。
- 早春: 影响极其严重!此时果树可能处于开花期,越冬作物开始返青,春播作物可能刚播种或出苗。强降雪和剧烈降温(倒春寒)会导致:
- 果树冻花冻果: 花朵、幼果冻伤冻死,造成当年绝收或大幅减产。
- 越冬作物冻害: 返青的冬小麦等遭受冻害,叶片、分蘖甚至整株死亡。
- 春播延迟与烂种烂秧: 低温湿涝导致播种推迟,已播种子或刚出土幼苗冻死、腐烂。
- 设施农业毁灭性打击: 大棚被压垮、保温层失效。
- 洪水风险增加(早春): 如果积雪迅速融化(特别是伴随降雨),叠加可能存在的春季融雪,容易引发局地融雪性洪水或涝渍。
二、 值得留意的方面
极端天气预警: 无论哪个季节,雷打雪都是极其强烈的天气信号。
必须高度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雪、雷电、大风、寒潮、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不要因为“冬天打雷少见”而掉以轻心。
交通安全:- 冬季/深秋/初春: 重中之重!非必要不出行。 如必须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也可能中断)。驾车务必极度小心,慢速、加大车距、避免急刹急转。特别注意“黑冰”。
- 早春: 警惕融雪期道路泥泞、结冰反复。
防寒保暖与安全:- 准备充足的食物、水、药品(尤其慢性病药物)、保暖衣物、毯子、手电筒、电池、收音机(获取信息)。
- 严防一氧化碳中毒: 使用发电机、燃气灶、炭火盆等务必保证通风,绝对不能在室内使用。
- 预防火灾: 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超负荷使用取暖设备。
房屋与设施安全:- 及时清理屋顶、棚架、树枝上的积雪积冰,防止压塌。
- 固定好室外物品(花盆、招牌等)。
- 检查电路、燃气管线安全。雷暴期间避免使用电话、电脑等电器,拔掉不必要的电源插头。
电力与通信中断应对:- 做好长时间停电停水的准备(充电宝充满电,储水)。
- 了解社区应急联络方式。
特殊人群关怀: 特别关注老年人、婴幼儿、病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保暖、安全和基本需求。
农业防护(尤其春季):- 设施农业: 加固棚架,及时清扫积雪,必要时采取临时加温措施(注意安全)。
- 果树: 关注预警,在寒潮来临前可采取熏烟、喷防冻液、覆盖等措施(效果有限,需提前准备)。
- 大田作物: 春播尽量避开极端天气窗口期。雪后及时清沟排渍,防涝防渍。受灾后根据情况补种或改种。
健康防护:- 避免在严寒、大风、雷暴期间外出。
- 外出务必穿戴好帽子、围巾、手套,注意防滑跌倒。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按时服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
- 扫雪时量力而行,注意休息,谨防劳累诱发疾病。
信息获取与社区互助:- 保持收音机或手机畅通(省电模式),通过官方渠道(气象、应急管理、交通部门)获取最新信息。
- 与邻居保持联系,互相帮助,特别是关照独居老人。
避免恐慌与传播谣言: 雷打雪是自然现象,虽然罕见且猛烈,但有其科学成因。关注官方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引起恐慌。
总结
- 冬季雷打雪 影响集中在极端寒冷、暴雪、交通瘫痪、基础设施承压、供暖安全上。
- 春秋季(转换期)雷打雪 增加了冻雨/冰粒、树木损毁的风险,对农业(尤其是早春的花果期) 的影响可能更为致命和长远,早春还需警惕融雪性洪水。
无论哪个季节发生,“雷打雪”都是极其危险的组合天气事件。 其核心在于极端降雪量、剧烈降温、强对流(雷电大风) 三者的叠加效应。公众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预警,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将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在春季,农业生产者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来保护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