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下,上班族和户外工作者确实面临严峻的防暑挑战。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防暑降温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安全度过酷暑:
核心原则:预防为主,及时识别,科学应对
一、 户外工作者防暑重点(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外卖员、农民等)
避开高温时段:
- 调整作业时间: 尽量利用清晨和傍晚相对凉爽时段工作(如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1点到下午3点)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
- 轮换作业: 实行轮班制,缩短一次性连续作业时间,增加工间休息频率。
- “抓两头、歇中间”: 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科学补水,至关重要:
- 定时定量补水: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水(约小半瓶矿泉水)。即使不渴也要喝。
- 选择合适饮品: 首选凉白开或淡盐水(每升水加1-2克盐)。出汗特别多时,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高糖饮料)。避免大量饮用冰冻饮料,以免刺激肠胃。
- 随身携带大水壶: 确保随时有水可喝。
做好物理防晒降温:
- 穿戴防护装备:
- 宽檐帽/遮阳帽: 保护头部、面部和颈部。
- 透气、浅色、宽松的长袖工作服: 浅色反射阳光,宽松透气利于散热,长袖避免皮肤直接暴晒。选择吸湿速干面料更佳。
- 防护眼镜/太阳镜: 保护眼睛。
- 冰袖/防晒袖套: 额外的手臂防护。
- 必要时使用湿毛巾/冰巾: 围在颈部或敷在前额、手腕处降温。
- 寻找阴凉: 利用树荫、遮阳棚、建筑物阴影等作为休息点。临时搭建遮阳设施。
- 利用降温设备: 条件允许时,可使用便携小风扇、喷雾装置(如背带式喷雾风扇)辅助降温。
保证充足休息与恢复:
- 增加休息频次和时间: 高温时段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休息10-15分钟。
- 休息场所要阴凉通风: 最好在空调房或有风扇的室内休息。
- 保证充足睡眠: 晚上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充分恢复。
合理饮食,补充能量:
- 清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番茄、香蕉等富含水分和钾),适量补充蛋白质(鱼、蛋、豆制品)。
- 避免油腻、辛辣、高糖食物: 增加身体负担。
- 适量补充盐分: 通过食物(如咸菜、汤)或淡盐水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盐分。
- 少食多餐: 避免一次吃太饱。
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
- 时刻警惕中暑先兆: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量出汗、口渴乏力、心跳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或抽筋、皮肤湿冷或发烫发红等。
- 立即停止工作! 一旦出现不适,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降温、补水。
- 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40℃)、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严重中暑(热射病)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同时迅速采取降温措施(脱衣、冷水擦拭全身、扇风、冰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雇主责任与保障:
- 提供足够的、符合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 改善工作场所条件(如设置遮阳棚、休息室配备空调/风扇)。
- 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执行高温作业规定。
- 组织高温防护培训,普及中暑急救知识。
- 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
二、 上班族(室内办公为主)防暑重点
虽然主要在室内,但通勤、午休外出、空调环境不适等也会带来风险:
通勤防护:
- 避开高峰烈日: 如果可能,错峰出行或选择早晚较凉爽时段。
- 做好防晒: 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SPF30+/PA+++)。
- 携带饮用水: 随时补充水分。
- 利用交通工具的空调: 尽量乘坐有空调的公交、地铁,或使用打车软件。
- 步行/骑行注意: 选择阴凉路线,缩短暴露时间。
办公室环境调节:
- 合理使用空调: 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直吹。注意开窗通风换气(选择早晚凉爽时)。
- 利用风扇: 桌面小风扇或空气循环扇有助于促进空气流通,体感更舒适。
- 保持通风: 如果空调效果不佳或没有空调,确保开窗通风(注意安全),使用风扇。
- 遮挡阳光: 拉上窗帘或百叶窗,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
持续补水:
- 桌上常备水杯: 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如每小时喝一杯水)。
- 选择健康饮品: 白水、淡茶、花果茶(不加糖)都是好选择。避免过量咖啡、浓茶和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脱水)。
穿着舒适:
- 选择轻薄、透气、吸汗的棉、麻、丝等天然面料衣物。
- 避免过于紧身或化纤材质的衣物。
- 办公室可备一件薄外套或披肩,应对空调过冷。
午休与外出:
- 尽量减少烈日下外出: 如需外出办事或午餐,选择有空调的餐厅或点外卖。
- 午休选择: 尽量在室内阴凉处休息,避免趴在阳光直射的桌上午睡。
饮食调节:
- 午餐避免过于油腻、辛辣,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下午可补充水果(如西瓜、梨)或酸奶。
- 自带午餐需注意保鲜,避免食物变质。
关注空调病:
- 避免空调温度过低,与室外温差过大(建议不超过8-10℃)。
- 注意颈、肩、膝、腹等部位的保暖。
- 定时开窗通风或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留意身体状态:
- 长时间在空调房也可能因干燥、空气不流通或温差导致不适。注意补充水分,活动身体。
- 如果从高温室外进入很冷的空调房,先在过渡区(如大堂)停留片刻适应。
三、 通用重要提醒(所有人适用)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肝肾疾病、甲亢等慢性病者,以及老年人、孕妇、婴幼儿,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遵医嘱调整活动和用药。
避免突然的“冷热刺激”: 从高温室外进入空调房,或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都可能导致血管剧烈收缩,诱发危险。应让身体有个缓冲适应的过程。
切勿将儿童、宠物单独留在车内! 即使车窗留缝,车内温度也会在短时间内飙升到致命程度。
药物使用: 服用某些药物(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某些降压药、精神类药物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或增加脱水风险,需咨询医生。
酒精与咖啡因: 高温下饮酒和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会加速脱水,应避免或限制。
学习急救知识: 了解中暑的分级(先兆、轻症、重症)和对应的现场急救措施(休息、降温、补水、送医)。关键时刻能救命。
四、 常备防暑物品清单
- 水壶/水杯: 随时补水。
- 防晒霜: SPF30+/PA+++,户外活动前涂抹并定时补涂。
- 遮阳帽/遮阳伞: 物理防晒效果好。
- 太阳镜: 保护眼睛。
- 便携小风扇/喷雾瓶: 物理降温。
- 清凉油/风油精: 提神醒脑,缓解头晕(注意成分过敏者慎用)。
- 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胶囊: 缓解轻度中暑症状(注意查看说明书,了解禁忌症和用法,藿香正气水含酒精)。
- 湿纸巾/降温湿巾: 擦拭降温。
- 备用衣物: 出汗后可更换,保持干爽。
总结:
高温天气下,安全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户外工作者还是上班族,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主动预防是关键——科学补水、有效防晒、合理休息、关注身体信号。雇主应切实履行防暑降温责任。每个人都应掌握基本的中暑识别和急救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大家安然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