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镇九九信息网

百合杂交育种二百年:观赏品种如何从野生种演化而来

发布:2025-11-18 06:14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我们来梳理一下百合观赏品种从野生种演化而来的二百年杂交育种历程。这是一个由自然多样性、科学探索、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精彩故事。

起源:多样的野生“基因库”

丰富的野生资源: 百合属拥有超过100个野生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东亚、北美和欧洲)。这些野生种形态、花色、花期、适应性各异,是宝贵的育种材料。例如:

最初的引种栽培: 19世纪,随着植物猎人在全球(尤其东亚)的探索,许多美丽的野生百合被引种到欧洲和北美的花园。人们开始尝试在花园里栽培这些“野花”,并观察它们之间的自然杂交(如果花期相遇且亲和)。

杂交育种的开端与早期突破 (19世纪末 - 20世纪中叶) 人工杂交的尝试: 园艺学家意识到,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可以将不同野生种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品种。 里程碑 - 卡萨百合的诞生 (1917年): 这是百合杂交育种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美国育种家伊莎贝尔·普雷斯顿成功地将麝香百合(白色、喇叭形、晚花)与紫斑百合(粉色、有斑点、早花)进行杂交。克服了杂交障碍后,培育出了著名的 ‘乔治亚’百合。这类杂交后代被称为 卡萨百合东方百合的奠基:药百合/鹿子百合为主要亲本之一,与天香百合等杂交,选育出了早期的大花、芳香、花型独特的东方百合杂种系的基础。 技术突破推动育种飞跃 (20世纪中叶 - 20世纪末) 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组织培养技术:突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诱发基因突变,获得新的花色、花型或抗性材料。 主要观赏类型(杂种系)的形成与完善

利用上述技术和多样化的野生亲本,经过无数次的杂交、回交和选育,形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几大商业百合类群:

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喇叭百合杂种系:LA 百合: 长花百合与亚洲百合的杂交后代。结合了长花百合的花型和亚洲百合丰富的花色及早花性。 OT 百合: 东方百合与喇叭百合的杂交后代。结合了东方百合的大花、丰富色彩和喇叭百合的强健、抗病性及茎秆强度。植株高大,花大香浓。 LO 百合: 长花百合与东方百合的杂交后代。花大,兼具长花百合的喇叭形和东方百合的花色。 OA 百合: 东方百合与亚洲百合的杂交后代。试图结合东方百合的花型与亚洲百合的开花习性和花色丰富度。 育种目标的演变

随着育种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育种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早期: 追求新奇的花色、花型、增大花朵、增强香味。 中期: 提高抗病性(尤其真菌病害如灰霉病、疫病)、耐热性、耐寒性、适应不同栽培环境(温室、露地)、延长瓶插寿命(切花)。 现代: 培育低维护、耐候性更强(耐湿热、耐干旱)、株型紧凑(适合盆栽和庭院)、无花粉或少花粉(减少过敏和切花污染)、特定花期(如春节催花)、独特花色(如纯黄、深紫)以及具有特殊抗性的品种。 总结:演化的机制

从野生种到现代观赏品种的演化,核心在于人工选择杂交重组

基因库的拓展: 收集和利用全球多样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 杂交重组: 通过人工杂交(包括远缘杂交),打破不同野生种间的生殖隔离,将分散在不同种中的优良基因(大花、芳香、抗病、丰富花色等)组合到同一个植株中。 人工选择: 在大量杂交后代中,根据育种目标(观赏性、适应性、抗性等)进行严格筛选,保留符合要求的个体。 技术辅助: 胚拯救、组织培养、染色体加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技术克服了自然障碍,加速和优化了育种进程。 持续改良: 新品种并非终点,它们又成为新的育种亲本,通过回交、与其他系杂交等方式,不断引入新的特性或改良现有缺点。

经过二百年的努力,百合从山野间的“野花”,通过人类的智慧和汗水,演变成了拥有数万园艺品种、色彩斑斓、花型各异、适应多样的重要观赏植物,装点着世界各地的花园和居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