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混植或伴生)不仅能提升景观美感,在生态层面更能带来诸多益处,并构建复杂的生态关联。以下是主要的好处和生态关联:
一、 搭配种植的好处
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景观层次:
- 垂直结构优化: 桂花(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作为中层或上层植物,可以与高大的乔木(如香樟、银杏)、低矮的灌木(如杜鹃、茶梅、南天竹)、地被植物(如麦冬、玉簪、蕨类)或攀缘植物(如常春藤、络石)搭配。这种分层结构充分利用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资源(光照、水分、养分),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
- 季相变化丰富: 搭配不同花期、果期、叶色变化的植物,可以弥补桂花花期(主要在秋季)之外的景观空白。例如,春季开花的樱花、海棠,夏季开花的紫薇、木槿,冬季观果的火棘、南天竹,以及秋色叶树种如鸡爪槭、银杏等,能使花园四季有景。
改善微环境与促进生长:
- 适度遮荫: 桂花喜光但也能耐半阴。在夏季炎热地区,与稍高大、枝叶疏朗的落叶乔木(如栾树、合欢)搭配,可以为桂花幼苗或植株提供一定的遮荫,避免强光灼伤,同时保证冬季落叶后桂花能获得充足光照。
- 防风与调节温湿度: 外围种植抗风性强的乔木或灌木(如女贞、珊瑚树),可以为内部的桂花和其他植物形成屏障,减少风害。多层植被结构还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局部温度,创造更适宜的小气候。
- 改良土壤: 与豆科植物(如紫荆、紫藤)搭配,其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含量,间接为桂花提供养分。深根性植物与浅根性植物搭配,有助于疏松深层土壤,促进水分下渗和养分循环。
增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
- 吸引更多传粉者与有益昆虫: 桂花浓郁的香气主要吸引甲虫、蝇类等传粉者。搭配蜜源丰富、花型多样的植物(如醉鱼草、菊科植物、薰衣草、鼠尾草等),可以吸引更多种类的蜜蜂、蝴蝶、食蚜蝇等,提高整个区域的传粉效率,并吸引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来控制害虫。
- 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与食物源: 不同植物提供不同的食物(花蜜、花粉、果实、种子、叶片)和栖息环境(树洞、茂密枝叶、地被层),能吸引更多种类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土壤生物(蚯蚓、微生物等),形成更复杂的食物网。
- 降低病虫害风险: 植物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病虫害防控策略。混植打破了单一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的格局,不利于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和爆发。某些植物(如万寿菊、除虫菊、薄荷、迷迭香)本身具有驱避害虫或吸引天敌的特性。
生态功能协同增效:
- 水土保持: 乔木、灌木、地被的多层结构,加上发达的根系网络,能有效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起到很好的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 空气净化与降噪: 多种植物组合对吸附粉尘、吸收有害气体(SO₂, NOx)、降低噪音的效果比单一植物更显著。
- 碳汇能力增强: 不同层次、不同生长速率的植物组合,能更高效地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 生态层面的关联
食物网与营养级联:
- 桂花的花蜜、花粉是某些昆虫(甲虫、蝇类)的食物。
- 以这些昆虫为食的捕食者(蜘蛛、螳螂、鸟类)也随之而来。
- 搭配的其他植物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如其他花蜜、果实、种子、植食性昆虫),支撑了更复杂的食物链,包括更高营养级的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植物凋落物(落叶、落花、枯枝),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形成物质循环。
生态位分化与资源利用:
- 不同植物在光照、水分、养分、空间(地上地下)的需求上存在差异。通过科学搭配(如喜光与耐阴、深根与浅根、速生与慢生、需肥多与需肥少),可以实现生态位的互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直接竞争,使整个植物群落能更高效、稳定地利用环境资源。
养分循环与土壤生态系统:
- 不同植物凋落物的成分(碳氮比等)不同,分解速率各异。混合凋落物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活性,促进养分的矿化和释放。
- 深根植物可以将深层土壤的养分吸收并带到表层(通过落叶等方式)。
- 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直接增加了土壤氮库。
- 多样化的根系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气性。
协同进化与互惠共生:
- 植物与传粉者、种子传播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同进化关系。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支持多样化的动物群落,这种互惠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强化。
- 菌根真菌等地下共生体网络,可以在不同植物之间传递养分和信息,增强整个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 上述所有生态过程和关联,最终都指向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包括更稳定的生物多样性支持、更强大的环境调节能力(气候、水文、土壤)、更丰富的文化服务(景观、休闲)以及更可持续的供给服务(如果实等)。
总结
桂花与其他植物的科学搭配,远不止于视觉效果的提升。它在生态层面构建了一个更加复杂、稳定、高效的微型生态系统。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增强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构建复杂的食物网和互惠关系,这种搭配显著提升了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固碳、病虫害自然调控)和整体韧性,是实现可持续园艺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选择搭配植物时,需充分考虑彼此的生态习性(光照、水分、土壤、生长速度)、潜在竞争关系以及期望的生态功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