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九九信息网

聚焦氯化铵、硫酸铵等化肥名称,对比不同氮肥类型的优缺点及适用作物

发布:2025-10-01 13:46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我们来聚焦氯化铵、硫酸铵这两种常见的铵态氮肥,并与其他主要氮肥类型(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长效氮肥)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作物。

核心对比:氯化铵 vs.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铵

与其他主要氮肥类型对比 特征 铵态氮肥 (氯化铵、硫酸铵为代表) 硝态氮肥 (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等) 酰胺态氮肥 (尿素) 长效/缓释氮肥 (包膜尿素、脲醛肥料等) 代表品种 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液氨 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钾 尿素 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脲甲醛等 主要形态 NH₄⁺ (铵离子) NO₃⁻ (硝酸根离子) (NH₂)₂CO (尿素分子) 多种,最终转化为 NH₄⁺ 或 NO₃⁻ 含氮量 (%) 中低 (17-26%) 中高 (15-34%) 最高 (46%) 中 (30-42%,因包膜材料而异) 水溶性极好 好 差 (缓慢释放) 肥效速度 较快 (作物可直接吸收 NH₄⁺) 最快 (作物可直接吸收 NO₃⁻) 较慢 (需经脲酶转化为 NH₄⁺/NH₃ 再吸收) 非常缓慢持久 (控制释放) 土壤吸附性 (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淋失) (易随水淋失) 转化前弱,转化后强 强 (释放后形态吸附性强) 挥发性损失 较高 (尤其碳酸氢铵、氨水;硫酸铵、氯化铵在碱性土壤也易挥发) 极低 (硝酸根不挥发) (转化过程中产生 NH₃,易挥发) (缓慢释放减少挥发风险) 淋失风险 (尤其水田) 极高 (尤其多雨区、砂质土、灌溉过量) 中 (转化前有淋失风险) 极低 反硝化损失 (需先硝化) (在淹水或通气不良土壤易被反硝化脱氮) 中 (转化后风险同铵态) (缓慢释放减少局部高浓度) 对土壤 pH 影响 生理酸性 (长期使用显著酸化土壤) 生理碱性 (长期使用可能轻微提高 pH) 中性 (但转化过程可能暂时碱化) 取决于核心肥料类型 特殊成分/影响 Cl⁻ (氯化铵): 忌氯作物禁用,增加盐分。
SO₄²⁻ (硫酸铵): 提供硫,但加重酸化,水田慎用。 Ca²⁺ (硝酸钙): 补钙。
Na⁺ (硝酸钠): 增加盐分。
K⁺ (硝酸钾): 补钾。 - - 主要优点 价格相对低,水田效果好,不易淋失,适用于多种作物(避开忌氯)。 速效,易吸收,无挥发损失,促进阳离子吸收,适合旱地追肥,喜硝作物效果好。 含氮量最高,物理性状好,适用性最广,可作基肥追肥,叶面喷施(低浓度)。 肥效期长,减少施肥次数,养分利用率高,减少损失(淋失、挥发、反硝化),环境友好。 主要缺点 酸化土壤(硫酸铵尤甚),部分含副成分(Cl⁻, SO₄²⁻)有特定限制,挥发性损失(尤其碱性土)。 极易淋失,水田效果差,反硝化损失大,吸湿性强(硝酸铵),部分品种含钠增加盐分(硝酸钠)。 需转化,肥效稍慢,转化期有氨挥发风险(尤其表施于碱性土),高浓度对种子幼苗有害。 价格昂贵,初期肥效可能不足,释放速率受温度/水分影响。 适用作物/场景 水田: 水稻(氯化铵优)、茭白等。
旱作: 小麦、玉米、棉花、需硫作物(硫酸铵)、耐氯作物(氯化铵)。
避开: 忌氯作物(氯化铵)、强酸性土壤/水田(硫酸铵基肥)。 旱地/设施农业: 蔬菜(尤其叶菜、根菜)、果树、花卉、烟草、甜菜、玉米、小麦等追肥。
喜硝作物: 多数蔬菜、烟草。
需补钙作物: 硝酸钙。
不适用: 水田、多雨区砂质土。 适用性最广: 几乎所有作物和土壤(合理施用),基肥、追肥、叶面肥(低浓度)。水田旱地均可。 经济价值高作物(园艺、草坪、高尔夫球场)、生长期长作物(林木、果树)、免追肥简化栽培、减少环境污染需求的地区、砂质土等易流失土壤。 施肥要点 深施覆土(减少挥发),酸性土配石灰,水田保持水层(氯化铵),旱地及时浇水。 少量多次施用,避免大水漫灌,优先用于旱地追肥,砂质土慎用。 深施覆土(尤其表施时),避免与种子/幼苗直接接触,水田施用后保持浅水层几天(减少硝化淋失)。 通常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根据产品说明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用量。 总结与选择建议

氯化铵:

硫酸铵:

尿素:

硝态氮肥:

长效/缓释氮肥:

选择氮肥的关键原则: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有时也会将不同类型的氮肥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氯化铵和硫酸铵,务必牢记它们的核心限制(氯离子和强酸性/水田慎用),在适用范围内发挥其优势。尿素因其高含氮量和广泛适用性,通常是更普遍的选择。硝态氮肥在旱地追肥上效果突出。长效氮肥则在特定高价值或环保要求高的场景下优势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