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九九信息网

睡眠时的心跳声会变慢吗?昼夜节律如何调控心脏的工作节奏?

发布:2025-09-17 14:38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是的,睡眠时的心跳(心率)通常会显著变慢。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受到昼夜节律和睡眠本身状态的双重调控。

1. 睡眠时心率变慢的原因:

2. 昼夜节律如何调控心脏的工作节奏?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部约24小时的生物钟,它调控着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包括心血管功能。其核心位于大脑的视交叉上核。它对心脏工作节奏的调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关键点总结与协同作用:

睡眠本身是直接诱因: 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会直接触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率显著减慢。 昼夜节律是基础节律: 昼夜节律(由SCN主控)在一天24小时中预设了心血管功能的“基调”,即使在完全休息(不睡觉)或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心率、血压等也会呈现固有的昼夜波动模式(虽然幅度可能改变),通常在夜间达到最低点。 协同作用: 在正常的昼夜作息下,睡眠的发生时间与昼夜节律的“休息期”高度重合。因此,睡眠时的心率减慢是昼夜节律预设的“休息期”倾向睡眠状态本身对自主神经的直接调节两者协同作用的强有力结果。夜间睡眠时的心率是全天最低的。 睡眠阶段差异: 即使在睡眠中,心率也不是恒定的。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深睡阶段心率最慢。在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心率会变得不规则,可能出现短暂的加速(与梦境活动有关),但平均心率通常仍低于清醒状态。 健康意义: 这种夜间心率的生理性减慢(通常比清醒静息心率低10-30次/分钟)是心脏得以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机制。长期睡眠不足或昼夜节律紊乱(如轮班工作、时差)会破坏这种模式,导致夜间心率下降不足甚至升高,这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一个风险因素。

结论: 睡眠时心率变慢是确凿无疑的正常生理现象。这主要是睡眠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向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优势转变的结果,同时受到强大的昼夜节律系统的预先设定和精细调控。昼夜节律通过神经输出和激素分泌,为心脏和整个心血管系统设定了以24小时为周期的“工作-休息”节奏,确保其在日间活动期高效工作,在夜间休息期充分恢复。睡眠与昼夜节律的协同作用,使得夜间睡眠成为心脏最宝贵的“保养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