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九九信息网

东方铃蟾的成长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发布:2025-09-16 09:38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是一种小型无尾两栖动物,以其鲜艳的腹部(橙色或红色带黑色斑点)和类似铃铛的鸣叫声而闻名。它的成长过程遵循典型的无尾目(蛙和蟾蜍)的完全变态发育模式,经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显著不同:

卵(Egg)

蝌蚪(Tadpole/Larva)

变态期(Metamorphosis - Climax)

幼蟾(Juvenile Toadlet)

成蟾(Adult)

总结关键形态差异:

阶段 核心形态特征 环境 深色卵粒,包裹在透明胶膜中,成片状/团状附着。 水生 蝌蚪 深色身体,浅色腹,尾长而有力末端钝圆,口腹位有唇齿,无四肢,单侧喷水孔。 水生 变态期 后肢先出现,前肢从喷水孔“破出”,尾逐渐吸收,口裂变大,体色开始转变。 水陆过渡 幼蟾 尾消失,体型小,体色鲜艳(尤其腹面),皮肤较光滑,无耳后腺。 陆生 成蟾 体型中等,背部保护色(绿/灰/棕+深斑),腹部鲜艳警戒色(红/橙+黑斑),皮肤粗糙多疣粒,无耳后腺,瞳孔心形。雄性有内声囊。 水陆两栖

了解这些阶段和形态变化,有助于在野外识别不同发育时期的东方铃蟾,并理解其生活史和生态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