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打字机确实是机械时代的艺术杰作,那些操作细节充满了仪式感和实用性。手动换行和色带更换是其中两个最基础也最频繁的操作,我来详细说说:
一、手动换行(Carriage Return)
目的: 当一行文字打满(或需要换行)时,将承载纸张的“滚筒”(Platen)向上转动一行,同时将带动字模的“字车”(Carriage)从右侧(行末)推回到最左侧(行首),为下一行打字做准备。
操作过程:- 行末提示: 打字到接近行末时,打字机通常会发出“叮”的铃声(由行末限位装置触发),提醒操作者即将到达行末。
- 推动字车杆: 打字者用左手(或右手,但左手更常见,因为右手可能在准备打下一个字)握住位于字车左侧或下方的“字车杆”(Carriage Lever / Handle)。
- 推动动作: 用力将字车杆向打字者身体的方向(即从右向左)水平推动到底。这个动作需要一定的力度。
- 联动效果:
- 字车复位: 推动杆的动作通过内部的齿轮和棘轮机构,将字车从行末位置拉回行首位置。
- 滚筒上卷(换行): 在字车复位的同时,通过一个联动机构(通常是棘爪和棘轮),推动滚筒向上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通常对应一行的高度)。这个动作将纸张向上移动一行。
- “回车”的由来: 这个动作英文叫 “Carriage Return” (CR),字面意思就是“字车返回”。在现代计算机术语中,“回车键”(Enter/Return)的起源正是来自于此。早期的计算机终端和电传打字机也保留了这个物理操作或概念。
关键细节:- 力度与节奏: 推动字车杆需要一定的力量,熟练的打字员会形成一种流畅的节奏:打字 -> 叮铃 -> 左手推杆 -> 右手准备下一字 -> 继续打字。
- 噪音: 推杆复位时通常会伴随清晰的“咔哒”声或“哐当”声,是打字机工作时的标志性声音之一。
- 行距调节: 滚筒旁边通常有一个“行距选择杆”(Line Space Selector),可以设置为单倍行距(推一次杆上一行)、双倍行距(推一次杆上两行)、甚至1.5倍或3倍。推杆的动作会带动相应行距的棘轮。
- 行首对齐: 推杆必须推到底,否则字车可能无法准确回到行首位置,导致下一行起始位置参差不齐。
二、色带更换(Ribbon Replacement)
目的: 打字机的色带(通常是浸满油墨的织物带)在使用过程中会磨损、褪色或干涸,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打印清晰度。色带通常有黑色,也有红黑双色的。
操作过程:- 抬起色带盖/色带架: 找到覆盖色带的盖板或整个色带架(通常位于字模锤和滚筒之间)。有些打字机需要打开前盖才能看到。
- 打开色带架: 如果是盒式色带(较后期),可能整个色带盒可以取下。如果是开放式卷轴(更常见于老式机),则需要:
- 松开固定装置: 找到固定左右两个色带卷轴(Spool)的小卡子或旋钮,将其松开。
- 取出旧色带卷轴: 小心地将用完或需要更换的色带卷轴从支架上取下。注意色带穿过打字机内部的路径(通常会绕过色带升降导杆和打字区域)。
- 安装新色带:
- 区分左右和方向: 新色带通常有两个卷轴。需要分清哪个是供带轴(通常是未使用的,色带缠绕方向是顺时针卷紧),哪个是收带轴(通常是空的,或色带缠绕方向是逆时针卷紧)。色带盒上通常有箭头指示转动方向。
- 放置卷轴: 将供带轴放在左侧支架上(从操作者角度看),收带轴放在右侧支架上。确保卷轴卡入支架的凹槽或轴上,固定好。
- 穿引色带: 这是关键且容易出错的一步!需要将色带从供带轴拉出,按照原路径(或说明书指示)绕过必要的导杆,特别是色带升降器(一个U型或叉型的金属片,位于打字区域后方),最后连接到收带轴上。色带必须位于字模锤击打点和滚筒之间,并且松紧适中。
- 手动卷紧: 安装好后,通常需要手动转动右侧(收带轴)的旋钮或拨动一个小扳手,将色带绷紧,并确保色带在升降器内位置正确(不能扭曲或卡住)。
- 关闭色带架/盖板: 确保色带安装无误后,合上色带架或盖板。
关键细节:- 色带升降器: 这是打字时让色带自动升降,避免遮挡字模和纸张的装置。安装色带时,必须确保色带正确地穿过升降器的导槽或卡口。如果没穿好,色带可能无法正常升降,导致打字模糊或卡住。
- 双色色带切换: 如果是红黑双色带,打字机通常有一个“色带选择杆”(Ribbon Color Selector / Stencil Lever)。推动这个杆,会改变色带升降器的高度:
- 一个位置(通常是中间或低位)让黑色部分对准打字点。
- 另一个位置(通常是高位)让红色部分对准打字点。
- 还有一个位置(通常是最高位或“Stencil”位)将整个色带降到底部,露出打字点直接接触纸张(用于打字蜡纸,此时字模直接打在蜡纸上,不需要油墨)。
- 色带张力: 新色带安装后需要手动预紧。使用中,打字机内部的自动卷带机构(通常与字车移动联动)会缓慢地将色带从左侧供带轴卷到右侧收带轴。张力不足会导致色带松弛、打字模糊或卡带;张力过大则可能拉断色带或损坏机构。
- 色带寿命与再利用: 色带是消耗品。双色带可以翻转使用(当一面黑色用完,可以手动将两个卷轴对调,使用另一面的红色或另一面的黑色)。有些非常节俭的用户甚至会购买散装色带芯,自己缠绕到旧卷轴上。
- 油墨: 织物色带浸的是油性油墨,容易弄脏手和纸张(尤其是刚打完时),但也因此字迹能保存很久。
其他值得一提的老式打字机操作细节
- 键盘力度: 老式机械打字机按键需要较大的力量(尤其是大写锁定键),打字是真正的“体力活”,长时间打字手指会累。
- 滚筒调节杆: 用于调节滚筒的松紧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纸张(单张纸、复写纸+副本)或信封。太松纸张会移动,太厚则可能卡住或打不清晰。
- 压纸尺/导纸板: 确保纸张在滚筒上水平对齐,避免打歪。
- 行距拨杆: 如前所述,设置在换行时滚筒转动的行距。
- 页边距设定: 通过移动左右两个“页边距止停器”(Margin Stops)来设定每行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到达结束位置时,字车会被卡住并触发铃声。
- 制表键: 按下制表键(Tab),字车会快速跳到预设的制表位(Tab Stop)。制表位通常由一排可滑动的小金属片设定在机器后方的标尺上。
- 退格键: 只能将字车向左移动一格,不能擦除字迹!真正的“退格”。
- 修正:
- 橡皮擦: 直接在纸上擦,容易破。
- 修正液: 涂在错字上,等干透后在上面重新打字。需要技巧,否则很丑。
- 修正纸带: 一种涂有白色遮盖层的纸带,放在错字上,按退格键回到错字位置,再按正确的键,字模锤会将遮盖层“打”在错字上覆盖掉,然后再在遮盖层上打出正确的字。
- 最彻底(也最麻烦): 整页重打。
- 清洁与维护: 需要定期用刷子清除铅字上的灰尘和纸屑,用酒精清洁滚筒上的油墨污渍,给活动部件(如字车导轨)上轻质机油润滑。色带上的油墨和纸张灰尘会让内部变得很脏。
这些操作细节构成了老式打字机独特的使用体验——充满了物理反馈(声音、触感、力度),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技巧、耐心和力量。与现代键盘的静音、轻盈、一键删除和无限复制粘贴相比,完全是另一种节奏和心境。它们代表了文字处理的一个机械时代,充满了实在感,但也伴随着效率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