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九九信息网

雷打雪发生时,气温、湿度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关联值得我们关注

发布:2025-09-05 10:59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雷打雪(也称为“雷雪”或“冬雷”)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气象现象,指在降雪的同时伴有雷电活动。它通常发生在强冷空气南下与异常强盛的暖湿气流剧烈交锋时,是一种强烈的天气不稳定的表现。其发生时的气温和湿度变化及其关联性确实非常值得关注:

气温变化特点 异常偏高(相对于冬季背景): 雷打雪发生前和发生时,最关键的特征是近地面气温异常偏高(相对于该季节的常年平均值)。这是触发雷雪的关键条件之一。强烈的垂直温差:气温骤降(紧随其后): 雷打雪往往是强冷空气前锋即将到达或刚刚到达的信号。随着冷空气主力的迅速推进,气温会在短时间内(几小时到一天内)急剧下降,从之前的异常偏高迅速跌至远低于冰点的严寒状态。雷雪过后通常是持续的大风和强降温。 湿度变化特点 异常高湿: 雷打雪发生前和发生时,低层空气湿度极高(接近饱和)。这是形成强降雪和提供对流所需潜热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强烈: 这种高湿并非局地缓慢形成,而是由强大的低空急流(如西南急流或南支槽前的偏南气流)快速、大量地从水汽源地输送而来。 这些关联为何值得关注?

雷打雪发生时气温和湿度的异常变化及其关联,是极端天气事件的重要信号,其关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极端降雪/暴雪的预警信号: 雷打雪现象本身往往伴随着强度大、持续时间可能较长的降雪。异常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汽,而强烈的上升运动(由剧烈的温度垂直差异驱动)将这些水汽高效地转化为降雪。雷打雪的出现是暴风雪可能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强烈警示信号。 剧烈天气转折的标志: 它标志着一次极其强烈的冷空气爆发即将或正在发生。雷雪过后,气温会断崖式下跌,大风、严寒天气接踵而至。这种剧烈的天气转折对生产生活(交通、能源、农业、健康)影响巨大。 灾害性天气的指示:大气不稳定性的极端体现: 雷打雪的发生需要极其苛刻的大气条件组合(低层异常暖湿 + 高层异常干冷 + 强烈的抬升触发机制)。它的出现是大气能量剧烈释放、层结极度不稳定的直接证据,是研究极端天气物理机制的重要案例。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指标: 有研究推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冬季暖湿气流更强、更频繁地向高纬度地区输送。这可能会增加冬季出现类似雷打雪这种需要异常强暖湿气流参与的极端降水(暴雪)事件的频率或强度。监测和研究雷打雪事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冬季极端天气的影响。 总结

雷打雪发生时,最核心的特征是低层气温异常偏高(相对冬季背景)且湿度异常饱和,而高层气温异常寒冷。这种强烈的垂直温差和丰沛的水汽供应,共同导致了剧烈的不稳定和对流活动,从而在降雪的同时触发了雷电。

这些关联之所以高度值得关注,是因为:

因此,一旦观测到或预报有雷打雪现象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发布预警,并采取积极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应对随之而来的极端恶劣天气和潜在的灾害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