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核心结构:
- 吸热板: 核心部件,通常是金属板(铜、铝或不锈钢合金)表面覆盖选择性吸收涂层(深色、高吸收率、低发射率)。
- 流道/管道: 焊接或粘接在吸热板背面,用于传导热媒(水或防冻液)。
- 透明盖板: 覆盖在吸热板上方,通常是钢化玻璃或透明聚合物(如聚碳酸酯),允许阳光透过并减少热量散失(温室效应),同时保护吸热板。
- 保温层: 位于吸热板下方和四周,通常使用聚氨酯发泡等高效保温材料,减少热量向环境散失。
- 边框/外壳: 通常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保护内部结构并支撑盖板。
工作原理:
- 太阳辐射透过透明盖板照射到吸热板上。
- 吸热板的选择性涂层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 热能传导给流道/管道内的热媒(水或防冻液)。
- 热媒被加热后,通过自然循环(热虹吸)或强制循环(水泵)将热量带到储水箱。
- 保温层最大限度地减少集热器本身的热损失。
主要特点:
- 结构坚固耐用: 整体结构紧凑、刚性好,抗机械冲击能力较强(如冰雹),不易破损。
- 承压性好: 流道设计使其能承受较高的系统压力,适合承压系统(水压与自来水相同),使用舒适。
- 易于与建筑结合: 外形平整美观,可以水平或倾斜安装,易于嵌入屋顶、阳台栏杆或作为建筑构件(如阳台壁挂式),实现建筑一体化(BIPV)。
- 防冻性能(间接系统): 如果采用防冻液作为传热介质(间接系统/分体式),通过换热器加热水箱中的水,则具有良好的防冻性能,适合寒冷地区。
- 不易结垢: 在间接系统中,吸热板流道内是封闭循环的防冻液,不易结水垢。
- 维护相对简单: 整体结构,表面光滑,不易积灰(尤其倾斜安装时),清洁方便。一般无需频繁维护。
- 热效率: 在环境温度较高、日照充足时,效率较高且稳定。但在低温、大风天气下,热损失相对真空管式更大(保温层不如真空绝热好),效率下降明显。
缺点:
- 低温性能相对较差: 在严寒、大风或阴天环境下,由于保温不如真空管,热损失较大,效率低于真空管式。
- 初始成本较高: 同等集热面积下,通常比真空管式成本高一些。
- 热水输出率: 同等水箱容积下,由于集热器结构原因,可能比真空管式能利用的热水稍少(真空管式水箱内胆通常更充分利用空间)。
二、 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
核心结构:
- 真空集热管: 这是核心单元。每根管由两根同心的硼硅玻璃管构成,两管之间抽成高真空(绝热层)。内管外壁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吸热体)。根据内部传热方式主要分两种:
- 全玻璃真空管: 内管是封闭的,直接注入水,水在内管中被加热。结构简单,成本最低,但存在炸管风险(一根管破损失效影响不大)。
- 金属热管式真空管: 内管里封装有一根金属热管(通常是铜管,内含少量低沸点工质)和一个冷凝端(金属翅片或套管)。吸热体吸收热量加热热管工质,工质汽化上升到冷凝端,将热量传递给流经冷凝端的水或换热介质,冷凝后流回热管底部。这是目前市场主流。
- U型管式真空管: 内管里插入一根U型的金属管(通常是铜管),U型管直接通水或防冻液,吸热体热量直接传递给流经U型管的介质。
- 联箱/集管: 连接所有真空管,汇集来自各真空管的热量,并将加热后的介质输送到水箱(直接系统)或与水箱换热(间接系统)。
- 水箱: 储存热水的容器。
- 支架: 支撑真空管和联箱。
工作原理:
- 太阳辐射穿过外层玻璃管,照射在内管吸热体上。
- 吸热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全玻璃管: 热量直接加热内管中的水。
- 热管式: 热量加热热管工质使其汽化,蒸汽上升至冷凝端放热冷凝,冷凝液回流。冷凝端热量传递给流经联箱的介质(水或防冻液)。
- U型管式: 热量直接传递给流经U型管的介质(水或防冻液)。
- 被加热的介质通过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将热量带到储水箱。
主要特点:
- 卓越的保温性能: 真空层隔绝了绝大部分对流和传导热损失,使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热损失极小,保温性能极佳,特别适合寒冷地区。
- 低温效率高: 得益于优异的保温,在冬季或气温较低时,集热效率明显高于平板式。
- 启动快: 真空管自身热容量小,阳光照射后升温迅速。
- 抗冻性能(分体式/特殊设计): 热管式和U型管式真空管(间接系统)具有良好的防冻性能(管内是防冻液或可排空)。全玻璃管在严寒地区需防冻设计(如加厚保温、排空阀、电伴热带)。
- 成本相对较低: 同等集热面积下,初始成本通常低于平板式(尤其全玻璃管)。
- 维修方便: 单根真空管独立工作,一根损坏漏水或失效,可以单独更换,不影响其他管工作,维修成本低。
- 热水输出率高: 真空管插入水箱的方式,使得水箱内胆空间利用率高,能利用的热水比例(热水输出率)通常更高。
缺点:
- 承压性: 传统的全玻璃真空管直插式系统通常是非承压的(靠水箱高度提供水压)。热管式和U型管式可以设计成承压系统(尤其U型管式),但整体承压能力普遍不如平板式稳定。
- 抗冲击性较弱: 玻璃管相对脆弱,在遭遇特大冰雹或外力撞击时,有破损风险(不过现代真空管强度已很高)。
- 易结垢(直接系统): 全玻璃管直接加热水,水质硬的地区内管易结水垢,影响效率,需定期除垢或使用软化水。
- 安装角度要求: 需要一定的倾斜角度(通常>15°)以确保真空管内的冷凝液能顺利回流(尤其对热管式重要)。完全水平安装效率会下降。
- 美观性: 由多根玻璃管排列组成,外观不如平板式平整简洁,与建筑一体化难度稍高。
- 积灰问题: 管间间隙易积灰、落叶、鸟粪,尤其在多尘或干燥地区,需要定期清洁以保持效率。
三、 平板式 vs 真空管式 核心对比总结
特点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 (主流:金属热管/U型管)
核心优势
结构坚固、承压性好、美观易集成、维护简单
低温性能优异、保温好、成本低、维修方便、启动快
热效率
高温、日照好时效率高;
低温、大风时效率下降明显
低温、大风、阴天时效率优势明显;高温时可能略低或相当
适用气候
温暖地区、非严寒地区、注重美观和承压
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地区、温差大地区
防冻性能
间接系统防冻优秀;直接系统需防冻设计
热管/U型管式(间接)防冻优秀;全玻璃管需防冻设计
承压能力
优秀 (尤其适合承压系统)
一般 (全玻璃管非承压;热管/U型管可承压但不如平板稳定)
抗冲击性
好 (整体坚固)
较差 (玻璃管相对脆弱)
结垢风险
低 (间接系统防冻液不结垢)
中-高 (全玻璃管直接系统易结垢);间接系统低
安装与美观
易与建筑一体化,外形平整
管状排列,
一体化难度稍高
维护
表面清洁简单,
整体维护需求低
需
定期清洁管间积灰,单管损坏可换,维护稍频繁
初始成本
通常较高
通常较低 (尤其全玻璃管)
热水输出率
一般
通常较高
代表类型
平板集热器 (多用于分体/阳台壁挂系统)
热管式真空管 / U型管真空管 (主流) / 全玻璃真空管
四、 如何选择?
看气候:- 冬季严寒、气温经常低于零度、温差大、风大地区: 真空管式(尤其热管/U型管)是首选,其卓越的低温保温性能能保证冬季也有较好热水产出。
- 温暖地区、冬季不结冰或短暂结冰地区: 两种都可以。若注重美观、承压、维护简便,可选平板式(间接系统);若追求性价比、冬季也有不错表现,可选真空管式。
看需求:- 要求承压系统(水压大): 平板式是更稳妥的选择,承压性能普遍更好。
- 注重建筑美观、一体化: 平板式更容易实现平整、嵌入式的安装。
- 预算有限: 真空管式通常初始成本更低。
- 水质很硬: 避免选择全玻璃真空管直接系统,可选平板间接系统或真空管间接系统(热管/U型管)。
- 担心维护麻烦: 平板式整体维护相对更省心(不易积灰、无需单管更换)。
- 担心单点故障: 真空管式单管损坏可换,不影响全局。
看安装条件:- 屋顶类型/承重: 两者都需要考虑。真空管式对安装倾角有要求。
- 阳台壁挂: 平板式在阳台壁挂应用上更成熟、美观。
总结:
- 真空管式(尤其热管/U型管) 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保温性能和低温工作能力,在寒冷地区是绝对的主流和首选。性价比高,维修也方便。
- 平板式 则在承压性、结构坚固性、美观性、与建筑一体化、以及温暖地区的低维护需求方面表现突出。特别适合对水压、外观有较高要求,且冬季不太严寒的地区。
最终选择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身预算、对水压、外观、维护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量。在非严寒地区,两者都是成熟可靠的技术,选择哪一款更多取决于个人偏好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