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菊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播种和扦插。其中,播种是最常用、最推荐且成功率最高的繁殖方法。扦插相对较少使用,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想保留特定母株特性或母株数量有限时)也是一种选择。
以下是两种繁殖方式的详细说明和注意事项:
一、 播种繁殖 (主要方式)
播种时间:
- 春播: 最常用。在早春(气温稳定在10-15°C以上,晚霜过后)进行。北方通常在3-4月室内或温室育苗,4-5月定植露地;南方温暖地区可适当提前。春播的金盏菊夏初即可开花。
- 秋播: 在初秋(9-10月,气温开始凉爽时)进行。适用于冬季不太严寒的地区(如南方或保护地)。秋播的幼苗越冬后,在翌年早春就能开花,花期比春播的更长、更早。
播种步骤与注意事项:
- 种子准备: 选择饱满、新鲜的种子。金盏菊种子发芽率较高,保存得当可存放2-3年。
- 土壤/基质: 使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育苗土。可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或购买专用育苗基质。避免使用粘重、易板结的园土。
- 播种容器: 育苗盘、穴盘或小花盆均可。底部需有排水孔。
- 播种方法:
- 将基质装入容器,轻轻压实,浇透水(底水)。
-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土表(或点播,每穴1-2粒)。金盏菊种子相对较大,操作方便。
- 覆土: 关键! 金盏菊种子发芽需要黑暗环境。在种子播下后,覆盖一层薄薄的细土或蛭石,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约3-5毫米)。覆土过厚会导致发芽困难甚至不发芽。
- 保湿: 播种后,用细雾喷壶喷湿表土,或用浸盆法让水从底部渗入。保持土壤始终微湿但不过于潮湿(避免积水)。可在容器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或玻璃板以保持湿度,但需每天揭开通风片刻,防止发霉。
- 温度: 发芽适温约为15-20°C。温度过低会延迟发芽,过高(超过25°C)则发芽率下降。
- 光照: 发芽期间不需要光照,置于温暖、避光处即可。一旦种子开始萌发(露出土面),应立即移除覆盖物,并将育苗容器移到有明亮散射光或柔和光照的地方。
- 发芽时间: 在适宜条件下,通常7-14天即可发芽。
- 苗期管理:
- 间苗: 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如果播种过密,需要进行间苗,去除弱苗、病苗,保持健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间距约3-5厘米)。
- 假植/移栽: 当幼苗长出4-6片真叶,根系较发达时,可以进行假植(移栽到稍大的容器中)或直接定植到最终的花盆或花园中。移栽时注意保护根系,带土移栽。
- 光照: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明亮散射光或逐渐增加的光照,避免长期阴暗徒长,也要避免夏季正午的强光暴晒灼伤。
- 水肥: 保持土壤湿润,见干见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幼苗期可施1-2次稀薄的平衡型液体肥(如花多多1号),浓度减半。
- 摘心: 为了促进分枝,使株型更丰满、开花更多,可以在幼苗长到约10厘米高时进行摘心(掐掉顶芽)。
二、 扦插繁殖 (辅助方式)
扦插时间: 通常在春末夏初(5-6月)或初秋(9月),选择植株生长旺盛、枝条健壮、气候温暖湿润(20-25°C)且非极端高温(避免夏季酷暑)的时期进行。此时枝条活性强,生根较快。
扦插步骤与注意事项:
- 插穗选择: 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选取半木质化(即当年生、已稍硬化但未完全变硬的嫩枝)的顶梢。长度约5-10厘米,保留顶部2-4片健康叶片。
- 处理插穗: 用锋利的刀片或剪刀在节下(靠近节点下方) 斜切,切口平滑。去除插穗下部(插入土中部分)的叶片,避免埋入土中腐烂。如果顶部有花蕾,务必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生根。
- 生根处理: 为了提高生根率和速度,可以将插穗基部蘸取适量的生根粉或生根液(按说明书使用)。
- 扦插基质: 使用无菌、疏松、透气、保水的介质。如纯蛭石、珍珠岩、粗砂,或泥炭土与珍珠岩/蛭石(1:1或2:1)的混合物。避免使用普通园土或易板结的基质。
- 扦插方法:
- 将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准备好的湿润基质中,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1/3到1/2(约2-4厘米)。
- 轻轻压实插穗周围的基质,使其与插穗基部紧密接触。
- 用细雾喷壶喷透水。
- 保湿与遮荫: 关键!
- 高湿度: 扦插后需要维持很高的空气湿度(80%以上)。常用方法是:在育苗容器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塑料袋或使用带透明盖的育苗盒。注意:每天需要揭开覆盖物通风1-2次,每次10-30分钟,防止内部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或插穗腐烂。
- 遮荫: 将扦插容器放置在明亮散射光处,绝对避免阳光直射,否则插穗极易失水萎蔫。可使用遮阳网遮挡50%-70%的光线。
- 温度: 保持基质温度在18-25°C之间最利于生根。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
- 管理: 保持基质湿润但不积水。定期通风。大约2-4周后,轻轻提拉插穗,感觉有阻力或观察到新叶芽开始生长,通常说明已生根。
- 移栽: 待根系生长较为发达(能看到白色新根从穴盘底孔伸出)后,即可小心地将生根苗移栽到装有普通培养土的小花盆中。移栽后先放在阴凉通风处缓苗几天,逐渐增加光照,恢复正常管理。
总结与比较
特征
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
主要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一次可获得大量幼苗,是金盏菊最自然、最常用的繁殖方式。
能100%保留母株的优良性状(花色、花型、株型等),适合繁殖特定优良单株或品种。
主要缺点
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尤其杂交种),无法保证与母株完全一致。
操作相对繁琐,生根需要较高环境条件(温湿度),生根率不如播种发芽率高,一次获得苗量少。
适用性
首选方式,适合大规模种植、家庭园艺普及。
辅助方式,适合保留特定品种、母株有限或需要快速扩繁优良单株时。
成功率
高 (在适宜条件下)
中等 (对环境控制要求较高)
成苗速度
从播种到开花需要一定时间(春播约2-3个月)
相对较快(生根后生长速度较快,开花比播种略早)
关键注意
覆土厚度(薄!)、温度、发芽后及时见光、苗期防徒长/猝倒病。
保湿(高湿度+通风)、遮荫(避强光)、基质无菌透气、摘除花蕾。
额外提示:
- 自播: 金盏菊有很强的自播繁衍能力。如果花园中种植的金盏菊开花后不修剪残花,让其自然结实成熟,种子会自行散落到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常在秋季或次年春季)会自行萌发长出新的植株。这虽然省心,但位置和疏密可能不可控,植株性状也可能有变异。
- 品种选择: 如果播种的是F1代杂交种子,虽然第一代植株性状整齐一致,但自己留种播种的后代(F2代)会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花色、花型、株高等都可能不同。扦插是保持F1代优良性状的唯一无性繁殖方法。
总的来说,对于绝大多数花友,播种是繁殖金盏菊最简单高效的方式。 只要掌握好播种时间、覆土厚度、温湿度控制和小苗管理,就能轻松获得大量健壮的金盏菊苗。扦插则是在有特殊需求时才考虑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