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在传统工艺中的应用远不止于观赏,其馥郁的香气、独特的色泽和吉祥的寓意,使其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场景:
香料的制作与应用:
- 香囊/香包: 这是最常见的应用。干燥的桂花(常与其他香料如丁香、藿香、白芷等配伍)被填充进丝绸或棉布制成的精美小袋中,制成香囊。人们佩戴在身上、挂在帐中、置于衣柜或书房,既能散发持久幽香,驱虫避秽,又因其“桂”与“贵”谐音,寓意吉祥富贵、带来好运。是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的传统习俗。
- 熏香: 桂花是合香(将多种天然香料按配方调和)中的重要香材。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香料(如沉香、檀香)混合,制成香丸、香饼、香粉或线香,用于熏焚。桂花香能营造出清雅、甜蜜、安宁的氛围,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常用于书斋、琴室、禅堂。
- 香膏/头油: 古代女子用浸泡过桂花(或其他香花)的植物油(如茶籽油、芝麻油)来润泽、滋养头发,同时赋予头发迷人的桂花香气。也有将桂花与蜂蜡等制成香膏,涂抹于肌肤或发髻。
天然染料:
- 桂花(主要是金桂)的花朵含有天然色素,可用于染制丝、棉等织物,染出柔和、淡雅的黄色调。虽然不如一些专业植物染料(如栀子、槐米)那样色彩浓烈和牢固,但在传统小规模染色或追求自然雅致效果时会被使用。染出的黄色象征着尊贵、丰收和光明。
传统纸张加工 - 桂花笺:
- 这是一种非常雅致的应用。工匠在制作手工纸(如宣纸)时,将新鲜的桂花花瓣撒在纸浆上,或者将干燥的桂花末调入纸浆中。这样抄造出来的纸张,纸面上会均匀分布着细小的桂花花瓣或碎末,不仅视觉上清雅美观,纸张本身也会带有淡淡的桂花幽香。这种“桂花笺”是古代文人用于书写诗词、信札的上品,增添了书写的情趣和风雅。
传统化妆品/护肤品:
- 香粉/胭脂: 干燥研磨的桂花细粉可以作为天然的香粉使用,或作为添加剂加入胭脂、粉饼中,赋予产品香气和色泽。
- 花露/香水: 通过蒸馏(现代方法)或古法油浸、脂吸法(较少用于桂花,但原理类似),可以提取桂花精油或香露。这些是极其珍贵的天然香料,可直接用作香水,或作为高级化妆品、护肤品的珍贵原料。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用桂花制作“香泽”(润发香油)和“面脂”。
工艺美术的点缀:
- 装饰画/贴花: 干燥的桂花花瓣因其小巧精致、色泽金黄,有时会被用于制作干花贴画、装饰贺卡、书签或小型工艺品,增添自然气息和吉祥寓意。
- 漆器/螺钿镶嵌: 在极少数情况下,桂花的形象(而非实物)可能被作为吉祥纹样,描绘或镶嵌在高级漆器、螺钿工艺品上。
总结来说,桂花在传统工艺中的应用核心在于:
- 取其香: 制作香囊、熏香、香膏、头油、花露,用于生活空间的熏香、个人佩戴、衣物熏香和身体护理。
- 取其色: 作为天然染料染布,或作为点缀物融入纸张(桂花笺)、手工艺品。
- 取其意: “桂”谐音“贵”,桂花象征富贵、吉祥、美好、高雅、丰收(“蟾宫折桂”喻科举高中)。这种文化寓意使其在各种工艺品(尤其是香囊)中广受欢迎。
- 取其雅: 桂花笺、桂花香等应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精致生活的品味。
这些应用不仅展现了古人利用自然之物的智慧,也深刻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和日常生活习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