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九九信息网

功能性饮料命名禁区:"能量""增强"等词汇使用的红线解析

发布:2025-08-14 16:09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普通食品(包括功能性饮料)不得在名称、标签、广告中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功能或治疗作用。 使用“能量”、“增强”等词汇极易踩到这条红线。

以下是针对“能量”、“增强”等词汇的详细红线解析:

🚫 核心禁区词汇与解析

“能量” (Néngliàng - Energy)

“增强” (Zēngqiáng - Enhance/Boost/Strengthen)

其他明确指向保健功能的词汇

⚠ 模糊地带与风险词汇 📍 合规命名策略建议 强调成分或原料: 这是最安全、最常用的策略。名称可以围绕核心成分展开,如:强调适用场景:使用中性或描述性词汇:明确产品类型: 清晰标注“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风味饮料”等。 区分保健食品: 如果产品确实具有保健功能并已获得“蓝帽子”保健食品批文,则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使用相应的功能声称词汇(如“缓解体力疲劳”),并必须在标签和广告中显著标明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其名称通常也需要与功能相关联。 📌 关键总结 📚 建议行动 深入研究法规: 仔细研读《食品安全法》、《广告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及最新的《饮料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或实施稿)等文件。 参考竞品案例: 分析市场上主要功能性饮料品牌(红牛、东鹏特饮、乐虎、魔爪、战马等)在中国市场使用的产品名称,观察其如何规避敏感词。 咨询专业机构: 在产品命名和标签设计阶段,咨询熟悉食品法规的律师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合规性评估。 保守优先: 在模糊地带,选择更保守、风险更低的命名方案。

严格遵守这些命名禁区,是功能性饮料产品在中国市场合规上市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