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九九信息网

双彩虹是怎么回事?主虹副虹形成机制的物理学对比解析

发布:2025-07-05 20:46 浏览:0
特别声明: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九九信息网免责条款
详细信息

反射、折射和色散。主虹(Primary Rainbow)和副虹(Secondary Rainbow)的形成原理相似,但关键参数(反射次数)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颜色顺序、亮度、宽度和出现位置上的显著区别。以下是详细的物理学对比解析:

核心物理原理:反射、折射与色散 折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滴(密度更大的介质)时发生偏折(向法线方向弯曲)。 色散:不同波长的光(颜色)在水滴中折射率不同(红光折射率最小,紫光最大),导致白光被分解成七色光谱。 全内反射:当光线从水滴内部射向空气界面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水对空气约48.8°),会完全反射回水滴内部。 出射折射:光线离开水滴时再次折射,进一步分离颜色。 主虹(Primary Rainbow)的形成机制 副虹(Secondary Rainbow)的形成机制 主虹与副虹的物理学对比表 特征 主虹 (Primary) 副虹 (Secondary) 反射次数 1次 2次 光路示意图 入射→折射→反射→折射 入射→折射→反射→反射→折射 最小偏向角 ≈138° ≈130° 观测角(对日) 约42° 约51° 颜色顺序 外红 → 内紫 外紫 → 内红 亮度 较亮 较暗(通常为主虹的1/10) 宽度 较窄(约2°) 较宽(约4°) 形成条件 常见 需主虹明亮且背景暗 外侧暗带 无 存在亚历山大暗带(见下文) 关键补充:亚历山大暗带(Alexander's Dark Band) 为什么双彩虹同时出现? 总结

双彩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历不同次数内反射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