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植物分类学问题!龙牙草属确实是一个分类上存在挑战、物种数量存在争议的属。让我这个“分类学家”带你深入了解一下:
世界上有多少种龙牙草?
分类学家带你区分主要龙牙草品种的细微差异
区分龙牙草品种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一系列细微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花、果和毛被。以下是几种广泛分布或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及其区分要点:
1. 欧洲龙牙草
- 学名: Agrimonia eupatoria L.
- 分布: 欧洲、西亚、北非,常作为模式种。
- 关键识别特征:
- 叶片: 羽状复叶,小叶通常 5-7 对(较少 3-4 或 8 对),小叶之间通常没有或仅有极少数非常小的附属小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锯齿明显,叶两面通常被稀疏柔毛。
- 花: 总状花序较紧密。花较小(直径约 4-8 mm),花瓣鲜黄色。
- 果实: 果托(hypanthium)倒圆锥形,表面沟槽较深,顶端有一圈钩刺(约 10 枚),钩刺直立或稍内弯,通常无腺毛或腺毛极少。
- 毛被: 植株通常被稀疏柔毛,腺毛稀少或缺乏。
- 植株: 相对较矮小,通常 30-60 cm。
2. 大花龙牙草 / 仙鹤草 / 绒毛龙牙草
- 学名: Agrimonia pilosa Ledeb. (常见异名:A. viscidula, A. japonica)
- 分布: 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东部。
- 关键识别特征:
- 叶片: 羽状复叶,小叶通常 3-4 对(有时 2 或 5 对),显著特征:小叶之间通常夹杂着 1 对或数对明显小于主小叶的附属小叶。小叶长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叶两面(尤其背面叶脉上)密被长柔毛和显著的腺毛,显得毛茸茸。
- 花: 总状花序较疏散。花相对较大(直径可达 8-10 mm),花瓣黄色。
- 果实: 果托倒圆锥形,表面沟槽较浅,顶端有一圈钩刺(约 8-10 枚),钩刺显著向外反折(张开),钩刺上常密布亮黄色腺毛,这是非常显著的识别点。
- 毛被: 全株密被长柔毛和显著的亮黄色腺毛(尤其在茎、花序轴、果实上)。
- 植株: 通常较高大,可达 50-100 cm 或更高。
3. 柔毛龙牙草 / 小花龙牙草
- 学名: Agrimonia pubescens Wallr. (常见异名:A. mollis)
- 分布: 北美东部。
- 关键识别特征:
- 叶片: 羽状复叶,小叶通常 3-5 对(下部叶可达 7 对),小叶之间通常夹杂着数对明显小于主小叶的附属小叶(类似A. pilosa, 但通常更多)。小叶椭圆形至长圆形,叶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短而密的柔毛),叶面毛较少,腺毛稀少。
- 花: 总状花序。花大小中等。
- 果实: 果托倒圆锥形,表面沟槽较深,顶端钩刺直立或稍内弯(不反折),通常无腺毛。
- 毛被: 显著特征是叶背面的灰白色短绒毛,茎和花序上的毛也较密,但腺毛不明显或缺乏。与A. pilosa 的亮黄色腺毛形成对比。
- 植株: 高度中等。
4. 腺梗龙牙草
- 学名: Agrimonia gryposepala Wallr.
- 分布: 北美东部和中部。
- 关键识别特征:
- 叶片: 羽状复叶,小叶通常 3-6 对(下部叶可达 9 对),小叶之间夹杂着数对明显小于主小叶的附属小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形,叶两面被柔毛,通常具有显著的腺毛(尤其在叶缘和背面脉上),但不如A. pilosa 那么密集和明显。
- 花: 总状花序。花大小中等。
- 果实: 最显著特征:果托较大,倒圆锥形,表面沟槽很深,形成明显的棱脊。顶端钩刺直立或稍内弯,通常无腺毛或有极少数。
- 毛被: 植株被柔毛和腺毛,但腺毛密度通常低于A. pilosa。
- 植株: 通常较高大强壮。
5. 尼泊尔龙牙草
- 学名: Agrimonia nipponica Koidz. (常被视为A. pilosa 的变种 var. nipponica,但形态和分子证据支持其为独立种)
- 分布: 日本、韩国部分地区。
- 关键识别特征 (区别于近缘种A. pilosa):
- 叶片: 小叶对数较少(通常 1-2 对),附属小叶也较少或极小。小叶形状更偏向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 果实: 果托较小,钩刺数量较少(约 5-7 枚),且通常直立,不反折。
- 毛被: 腺毛相对较少。
- 植株: 通常较纤细矮小。
分类学家总结区分要点
要准确区分龙牙草种类,需要综合观察以下关键特征,最好有花果:
小叶与附属小叶:
- 小叶对数(3-4对 vs 5-7对)?
- 小叶之间是否有附属小叶?数量多少?大小是否显著小于主小叶?
- 小叶形状(椭圆形 vs 披针形)?
- 小叶边缘锯齿深浅?
毛被类型与密度 (极其重要!):
- 柔毛:稀疏还是浓密?长还是短?
- 腺毛:是否存在?数量多少?是否显著?颜色(亮黄色是A. pilosa的标志)?分布位置(全株、仅花果、仅钩刺上)?
- 叶背面是否有灰白色绒毛(A. pubescens)?
果实特征 (最佳区分时期):
- 果托形状(倒圆锥形)?
- 果托表面沟槽深浅(深沟如A. gryposepala)?
- 顶端钩刺:数量(5-7 vs 8-10)?排列方式?方向(直立/内弯 vs 显著反折张开)?
- 钩刺上是否有腺毛?
花部特征:
植株整体形态:
地理分布: 发现地点是重要的辅助信息(欧洲?东亚?北美?)。
结论
- 龙牙草属约有 10-15 种,分类存在一定挑战和动态性。
- 区分不同品种的关键在于细致入微地观察形态特征,特别是叶片结构(主小叶对数、附属小叶有无及大小)、毛被(柔毛和腺毛的密度、分布、腺毛是否显著)、果实(果托沟槽、钩刺数量、方向和腺毛有无)。
- 分子系统学正在为厘清物种界限提供新的证据。
- 对于非专业人士,结合地理位置和上述几个最显著的特征(如A. eupatoria通常无附属小叶且腺毛少;A. pilosa有显著附属小叶、密被亮黄色腺毛、果实钩刺反折有腺毛;A. pubescens叶背灰白绒毛无亮腺毛;A. gryposepala果托沟深棱显)通常可以区分常见的种类。
下次你在野外遇到龙牙草,不妨拿出手机拍下清晰的叶片(尤其注意小叶之间)、花果(特别是成熟带钩刺的果实)和植株整体照片,仔细观察毛被,对照这些特征,试着鉴定一下它属于哪个品种吧!分类学的乐趣就在这些细微的探索之中。